首页
甘孜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孜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
2024-03-08 09:19:08
来源:
甘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数:
33次
字号:
收藏
打印
分享: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温馨提示:
请完成个人中心登录后进行相关操作

各片区工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各寺管会(局)省、州属行政企事业各单位、县属行政企事业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健康甘孜建设,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促进我县卫生健康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根据中央、省、州工作相关文件要求现将甘孜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印发你们(见附件),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甘孜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此页无正文。

                                 甘孜县人民政府

                 20231214

附件:

甘孜县

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甘孜县卫生健康局

202312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存在问题 3

二、总体要求 4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5

(三)发展目标

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配置 10

(一)机构设置 10

(二)床位配置 11

(三)人员配备 12

(四)设备配置 13

(五)技术配置 14

(六)信息配置 14

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一)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二)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三)建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

(四)完善中藏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

(五)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21

(六)加快推进社会动员体系创新 22

(一)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22

(二)推动社会办医稳妥发展 25

六、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系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

(三)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

(四)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七、打造特色鲜明的中藏医药服务体系 26

(一)健全中藏医药服务体系

(二)夯实基层中藏医药服务阵地 27

(三)完善中藏医西医结合制度 27

八、优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一)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二)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三)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30

(四)完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 30

(五)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 31

(六)健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32

(七)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3

(八)完善血站服务体系

九、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协作机制

(一)强化平急转换

(二)加强防治结合

(三)密切上下联动 35

(四)促进专科协同 36

(五)深化医养结合 36

十、加强支撑体系建设 36

(一)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36

(二)建设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 37

(三)加快推进数字卫生健康建设 38

(四)完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 38

十一、强化组织实施 39

(一)强化组织领导 39

(二)加强投入保障 39

(三)严格规划实施 40

(四)加强监督评估 40

甘孜县

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健康甘孜建设,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促进我卫生健康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21-2025年)》《甘孜藏族自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甘孜2030”实施方案》《甘孜藏族自治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甘孜藏族自治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甘孜县加快推进新时代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县、乡、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1.居民健康情况

2020年,全人均期望寿命75岁,比2015年提高1.5岁;妇死亡率为131/10万,婴儿死亡率7.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17‰,比2015年分别下降60/10万、3.4‰2.9‰

2.卫生资源情况

1)机构2020年底,有医疗卫生机构26个,其中二甲综合医院1个,二甲民族医院1个,二级公共卫生机构2个,1个康北中心血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全部乡镇卫生院和贫困村卫生室完成达标建设。

2)床位。2020年底,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共计392张,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5张。每千人口床位数6.9张。床位总数较2015年底增加58%

3)人员。截至2020年底,全县卫生技术人员357人,占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总数的94.1%。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8人、注册护士125人。全县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全科医生分别为1.4人、1.8人。较2015年底,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师分别增加42.00%56%

4)设备。截至2020年底,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0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共计17台(套)。纳入120急救体系并统一指挥的急救车共计5台(不含医院其他用途的救护车),其中在用负压车2台。

5)技术。截至2020年底,全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建成1个,级医学重点专科建成2个,县级医学重点专科建成1

3.卫生资源利用

1)医疗服务。2020年,全县总诊疗17.54万人次,医疗收入5162.3万元2015比较,分别提高2.04万人次,1967.1万元其中中藏医院诊疗人次占2.4万,医疗收入占1380万元

2)公共卫生服务。2020年,全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76.6/10万,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率1.31/10万,分别较2015下降58.97%死亡率上升31%

4.卫生事业投入

2020年,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投入总费用为6555.65万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3.7%,卫生健康总投入较2015年增长1.08%,占比增长7.4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1.公共卫生体系短板仍较突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还需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不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不完善。

2.医疗资源不足且配置发展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全仅一个级甲等综合医院,并且相对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较为缺乏。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卫生资源与我经济发展不匹配,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存在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均衡,机构间年诊疗量有较大差距,部分机构存在诊疗量持续降低、骨干人才薄弱等问题。

3.卫生人才量少质弱,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仍然存在。

我县卫生资源总体人均拥有量增长较快,但高层次人才匮乏、分布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仍然存在,卫生技术人员引不进、留不住、下不去、用不上的问题仍然突出,乡镇卫生院尤为突出。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缺乏。导致我县城乡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差距较大,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农牧民群众难以得到就近、就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4.医防缺少有效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人员、技术、设备和信息联通共享水平不高,机构间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较严重。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发展导向,更加注重早期预防和医防协同,更加注重优质扩容和深度下沉,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均衡布局,更加注重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加快建设与甘孜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全面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为我奋力建成康北县域医疗服务高地和甘孜州副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切实落实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领导职责、投入保障职责、管理职责、监督职责。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守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激发公立医疗机构内部活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坚持需求导向,科学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降低全社会健康总成本,推动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的薄弱领域和环节,科学合理调整和布局医疗卫生资源。以公立医院提质增效为核心,支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升级升等。

坚持统筹规划,公平可及。围绕健康甘孜建设总体目标,加强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促进医疗机构间的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基层首诊,发挥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按照城市规划要求,结合全人口分布、地理交通条件、疾病谱、服务半径等因素,逐步均衡配置域医疗资源。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

坚持关口前移,医防融合。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提高早期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各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日常协同,建立平战一体公共卫生指挥体系。立足平时需求,同时考虑重大疫情防控需要,完善设施设备,全面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转化能力。

(三)发展目标

深入实施康北医疗服务中心“4+2+1”建设4即:“4个能力提升实施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计中心能力提升,2即:实施达通玛中心卫生院及东谷中心卫生院“2个县域次中心医院建设,1即:夯实县域基层卫生院这”1”网底)2025年,基本建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具韧性。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重大疫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公共卫生基层网底更稳固,医防协同更高效,建好康北疾控实验检测中心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域均衡布局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县域内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高水平公立医院示范带动效应充分发挥,达通玛次中心全面建成,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建成一批高水平的重点专科(学科);逐步引进省内优质医疗资源到甘孜县投资办医,实现对现有医疗资源的有效补充。2023年完成县妇计中心二乙复审,中藏医院民族医院二甲复审,2024年内,完成疾控中心二乙复审,到2025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乙等水平,全面完成达通玛片区县域次中心建设,基本满足群众就医需求。2025年,力争新创建2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6 个以上州级重点专科、10 个以上县级重点专科和8个质控中心,充分发挥康北区域医疗中心重点专科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2025年,基本建成县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中心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任务更好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中医药服务体系更显特色优势。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医重点(建设)专科实现新突破,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更加便捷可及,信中医、爱中医、用中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2025年,进一步巩固中藏医院骨科省级重点专科和康复科州级重点专科的地位,完成与简阳中医医院骨科专科联盟,2025年,力争新创建1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2 个以上州级重点专科、3个以上县级重点专科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更为完善。覆盖从妊娠期、新生儿期、学龄前和学龄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直到生命终点,面向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在内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2035年,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建成中藏医药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居民身心健康达到新水平,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健康预期寿命相应提高,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健康甘孜

1 甘孜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素配置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

2025

性质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

-

400

指导性

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

-

100

指导性

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3

每万人口急救车数量()

-

≥0.33

指导性

4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

-

100

指导性

5

乡镇卫生院和社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门诊(诊室)的比例(%)

-

100

指导性

6

每千常住人口重症床位数(张)

-


指导性

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7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5.8

6.5

指导性

8

每千人口公立中藏医类医院床位数()

1.1

1.5

指导性

9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1.5

2

指导性

10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2

2.3

指导性

11

每千人口药师()()

0.001

0.1

预期性

12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5

5.5

约束性

13

医护比

-

1:1.2

指导性

14

床人(卫生人员)

-

1:2.5

指导性

中藏医药服务

15

每千人口中藏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

0.40

0.45

指导性

16

设置治未病科的二级及以上中藏医类医院比例(%)

-

100

约束

17

设置中医藏馆的社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数量(个)

-

21

约束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

18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3

指导性

其中:普惠托位

-

≥1.8

指导性

19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

-

≥50

指导性

健康

水平

20

人均预期寿命()

75.0

75.5

指导性

21

健康预期寿命()

同比例

提高

指导性

注:医院床位含同级妇幼保健院和专科疾病防治院(所)床位。

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配置

(一)机构设置

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提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院前急救、采供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出生缺陷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血站等,原则上为政府主办。

2.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根据举办层级分为县办医院)和其他国有或集体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公立医院。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等。

4.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独立设置机构和接续性服务机构。其中按需设置独立机构包含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以及护理院(中心、站)、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服务机构。

(二)床位配置

合理确定床位规模。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6.5张。引导优质资源在资源相对薄弱区域设置院区。提高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有条件的按需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优化完善床位结构。适度控制急性治疗性床位增长,增量床位向传染、重症、肿瘤、精神、康复、护理等领域倾斜。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重症医学科床位达到0.3张,每千常住人口康复病床达到0.3公立中藏医类医院床位数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5张配置。推动床位资源急慢分开、统筹调度,探索在资源配置、医保支付、考核管理等方面实施分类管理。

提高床位使用效率。优化床位与卫生人力配置比例,到2025年,床护比、床医比分别不低于1:0.51:0.4,床人(卫生人员)比例提高到1:2.5。推进医疗机构成立住院服务中心,打破以科室为单位的资源管理方式,对全院床位和护士实行统一管理、统筹调配。推动级医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类手术比例。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预约转诊比例,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控制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

推进床位综合评价。根据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床医比、床护比、床人(卫生人员)比等指标合理确定全各地医疗卫生床位总量。

2 甘孜医院等级建设及编制床位配置规划

机构名称

等级现状

2025

等级目标

床位现状

(张)

2025年编制床位

配置目标(张)

甘孜县人民医院

级甲等

三级

200

500

甘孜县中藏医院

二级甲等

二级甲等

99

120

甘孜县妇计中心

二级

二级甲等

30

50

(三)人员配备

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人员。2025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置。按照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0.9人的目标,加强疾控中心人员配备。妇幼保健人员按照每万常住人口3.8人配备,妇幼保健院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80%。全卫生监督人员按照每万常住人口0.3人配备。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配备至少1名公共卫生医师。到2025年,全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5

合理配置医疗机构人员。提高医生配置水平,大幅提高护士配置水平,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人(其中中藏医类别0.1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3人,医护比达到1:1.2,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5.5人。落实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置岗位。承担临床教学、带教实习、支援基层、应急救援、医学科研等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可适当增加人员配置。到2025年,每千服务人口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或乡村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2名。

加强短缺人才配置。加强精神和心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到2025年,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1名,精神科注册护士数不低于1名,心理治疗师、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数量大幅增加。大力建设药师队伍,加强药师配备使用,每千人口药师(士)数增长到0.1名。大力增加全科、高原医学、重症、感染、急诊、儿科、产科、老年医学、麻醉、护理、康复、药学、采供血、职业健康、食品安全与营养、出生缺陷防治、托育、信息化等专业人员。

)设备配置

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合理配置和更新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设备、卫生应急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设备等,承担重大疫情救治任务的定点医院要重点加强体外膜肺氧合(ECMO)、移动CT、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支持类、急救类设备配置。按照以县域为单位,根据县域人口的300%估算人口基数,每3万人口1辆救护车的标准配备救护车的要求,加强急救车辆配备;按要求合理配备负压救护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22年版)》要求实施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到2025年,全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设施配置应100%达到指南要求。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中小学校和企业卫生(保健)室逐步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

(五)技术配置

按照强优扶需、整体带动的建设思路,加强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围绕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强化全科、高原医学、包虫病、眼科、口腔、呼吸、重症医学、感染、急诊急救、精神、产科、儿科等临床重点专科建设,2025年,力争新创建2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6 个以上州级重点专科、10 个以上县级重点专科。

(六)信息配置

强化卫生健康信息资源建设。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化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大力发展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发展互联网医院,促进线上线下协同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创新发展健康医疗服务,促进健康医疗服务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为核心的卫生健康大数据平台。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推动医疗机构间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等信息共享互认。

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一)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健全以疾控中心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专业化、现代化疾控体系,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

强化机构核心职能。县疾控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监测预警、检验检测、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人群健康状况监测与调查、综合干预与评价、信息管理与发布、健康教育与促进、技术管理与指导等,其中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是核心职能。强化上级疾控机构对下级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各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专病防治机构负责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专病防治规划、建立专病防治协作网络、推广专病防治适宜技术和管理模式等。

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装备配置水平。构建资源联动、质控统一、信息共享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网络,规划建设甘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二病区实验室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提升基层传染病检测能力,全面推动康北疾控实验检测中心建设任务。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按规定核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并足额配备,合理核定疾控监督员编制。到2025年,每万常住人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达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合理增加职业健康等工程技术人员比例。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骨干人才培养项目,配备有1名具有高水平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骨干人才,所有新入职的公共卫生医师上岗前均经过规范化培训。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水平。按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完成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信息系统升级,优化预防接种服务。推进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智慧疾控平台建设,涵盖传染病、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职业病及其危害因素、免疫规划、精神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业务,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互通共享,建设公共卫生数据中心,实现推动单病种监测向以人为核心的综合监测转变,开展人群健康全生命周期监测与评估。

3.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

推行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制度,强化和明晰乡镇(街道)公共卫生管理权责,乡镇(街道)设立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居(村)委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层疾控、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职责,接受疾控部门对传染病防控的监督指导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技能培训及技术指导,力争每个机构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公卫人员所占编制不得低于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的25%。完善疾控机构与城乡社联动机制,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学校按照规定设置保健科(卫生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技术人员,负责学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应通过设立医务室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做好职工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

4.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公共卫生科并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负责统等协调本机构疾病报告、医院感染控制、就诊者和家属健康教育等工作,协助开展疾病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医疗机构疾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考核。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完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探索建立疾控监督员制度,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设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监督疾控工作开展情况,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培育壮大公共卫生医师队伍,建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交叉培训制度,鼓励人员双向流动。推动县级疾控机构与县域医共体协同建设发展。鼓励防治结合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获得合理收入,建立有利于防治结合的运行新机制。

(二)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1.建立监测预警体系

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打通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实现传染病报告信息实时直报和患者就医症状信息直接抓取,增强传染病报告信息时效性和敏感性。建立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强化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药店等哨点作用。健全网络直报、医疗机构报告、医务人员直接报告、科研发现报告、群众个人报告、舆情监测等多渠道信息综合监测体系,构建全域监控和全程追踪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体系,实现全信息同步共享。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渠道、时限要求,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依规报告责任,提高潜在隐患的早期识别和快速报告能力。

2.提高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

建立集中统一高效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健全政府主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充分调动基层社区力量,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强紧急事务跨部门共享实现风险研判、专业决策、应急处置一体化管理。动态修订专项预案和保障预案,完善物资储备与保障等子预案,构建分层分类、高效实用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全社会多部门的演练机制,定期开展突发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

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处置机制。构建分层分类、高效实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动态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完善物资储备与保障等子预案,提升预案针对性、操作性、约束性。建立全社会定期演练机制,加强针对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防范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三)建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

1.优化急救体系

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完善急诊科设置建设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平台。因地制宜完善急救中心布局,加强县急救中心建设,建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急救中心受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指挥、调度本行政区域内急救资源,开展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重症病人途中监护。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藏医院)设置急诊科,按医院床位的2%设置急诊科观察床,完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基础条件,负责接收急诊病人和急救机构转运的伤病员,提供急诊医疗救治,并向相应专科病房或其他医院转送。突发事件发生时,接受级急救中心指挥、调度,承担伤病员现场急救和转运任务。承担县级急救中心职能的医疗机构,建设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建立能实现急救呼叫统一受理、车辆人员统一调度的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县级“120”急救电话开通率、覆盖率达到100%,计算机智能化调度系统配置率达到100%,提高调度效率。

2.健全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

规划建设甘孜县人民医院第二病区传染病综合业务大楼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提升传染病防治和弹性扩容能力,强化常规筛查、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病人留观和住院治疗等功能,提高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在疫情发生时能迅速开放的传染病病床数不低于20张。中心镇和特色镇的乡镇卫生院建立标准化的发热门诊,一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标准化的发热诊室,设置可转换的应急物理隔离区和隔离病房(观察室),配备必要的消毒产品、防护物资并做好储备,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具备重大疾病监测、筛查、隔离观察、转诊和随访管理能力。

(四)完善中藏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

1.推动中藏医药融入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体系

充实公共卫生队伍中的中藏医药人才队伍,探索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中藏医药部门和专家队伍,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理论技术方法和现代医学技术培训。加强乡镇卫生院中藏医诊疗设备配置和医务人员中藏医药知识及技能培训。推动建立具有藏医特色的中藏医、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中藏医药人员第一时间全面参与应急处置,中藏医药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2.完善中藏医药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以中藏医院为主体,建立健全中藏医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加强中藏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强化中藏医院感染科、肺病科、发热门诊、可转换传染病区、可转换重症监护室等建设,培养一支中藏医疫病专家队伍。建设中藏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救治协作网络

3.健全中藏医药应急防控救治支撑体系

建设中藏医药应急科研平台,加强中藏医、西医结合防控新发及突发传染病临床研究。开展传染病致病机制和中藏医药抗疫有效经验挖掘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中藏医药人才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培养。在全培养高层次中藏医药应急领军人才,加强中藏医药重症救治能力人才培养,做好应对重大疫情防控的中藏医药人才队伍储备。

(五)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调度机制,优化全重要应急物资特别是医用物资产能布局和技术储备,建立健全生产、流通、使用分段储备机制,构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格局,提高医疗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构建更加安全高效可控的医用物资供应保障网。制定医用物资保障应急预案,规范应急物资质量标准,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保障,对应急物资进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

(六)加快推进社会动员体系创新

1.强化爱国卫生工作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乡镇、村爱国卫生组织体系,街道(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明确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推动爱国卫生各项工作落实到城乡基层。健全爱国卫生工作网络长效机制,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加强爱国卫生工作人员能力建设,提高统筹谋划、协调动员、科学管理等能力水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作用,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技术指导、政策咨询和宣传引导。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推进爱国卫生专业技术开发,健全规范化的技术培训制度。

2.创新社会动员机制

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和群众优势,将爱国卫生运动与传染病、慢性病防控等紧密结合,利用爱国卫生月等各类活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知识科普,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促进爱国卫生运动融入基层治理,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形成自上而下行政动员与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相结合的群众动员机制。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

五、建设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域均衡布局,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发展,加快形成级有高地、县域有中心、基层强网底的格局,做到一般病在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体系

1.打造医疗服务高地支持县人民医院积极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建设康北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建设甘孜县人民医院第二病区建设项目、康北区域医疗中心第二病区·康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康北区域医疗学术交流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诊疗环境,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疗能力,提升感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呼吸、创伤、重症等救治水平;支持中藏医院巩固二级甲等民族医院创建成果,与简阳市中医医院达成骨科专科联盟,平稳有序运行,强化县中藏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甘孜县中藏医院第二病区·康北骨科康复医院建设项目支持县妇幼保健院持续抓好二乙复审内涵建设,争取上级支持,努力达到康北妇女儿童医院建设标准。

2.加快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全力支持康北甘孜县人民医院建成州级区域医疗中心,充分发挥康北区域内医疗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放大华西医院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带动效应,大力建设一批高质量临床专科,重点加强打造骨伤科、康复科、皮肤科、儿科、妇产科等一批在州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专科。结合省、州十四五专科能力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疾病谱及医院发展优势,择优推荐申报省、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强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县财政按照相关要求配套补助支持重点专科建设,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创建省、州、县级重点专科。2025年,力争新创2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6 个以上州级重点专科、10个以上县级重点专科和8个质控中心,充分发挥康北区域医疗中心重点专科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

3.推进县级医院能力提升。持续实施县域医疗机构能力建设项目,逐步改善硬件设施设备条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2025力争将县人民医院发展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全、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服务质量一流,对周边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纳入国家 千县工程成为名副其实的康北区域医疗中心。

4.强力推进组团式帮扶。积极争取省内三甲医院选派医疗人才帮扶县人民医院,制定实施一院一帮扶方案,建立健全稳定、系统、科学的上级医院对口帮扶支援机制,有效提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落实帮扶人员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高海拔地区折算工龄补贴,激励医疗人才安心帮扶。到2025年,甘孜县人民医院基本建成临床服务和急诊急救两个五大中心,具备一定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比较完备的转运体系,推动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为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更好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二)推动社会办医稳妥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集养老、康复、护理等为一体的养老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等专业机构。鼓励社会办医机构全面提高服务品质,建立方便快捷的就医流程,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多方位满足患者身心健康需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运营高水平全科诊所。

六、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系

构建以县医院(中藏医院)为龙头、达通玛中心卫生院和东谷中心卫生院为支撑、其他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新格局。建制乡镇卫生院,根据辖区实际情况配备床位。在乡镇卫生院中遴选一批,使其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依托现有资源打造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根据乡镇卫生院服务范围和村级人口分布点,调整优化行政村卫生室的设置,村卫生室覆盖比例逐步提高到90%以上。通过加强巡回医疗、上级机构驻村服务、发展移动智慧医疗等方式,提高群众就医可及性。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

完善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及时更新陈旧老化设备,满足其基本功能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临床特色专科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力争建设至少1个基层临床特色专科。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6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不断拓展基层业务范围,促进基层卫生服务与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相结合。

(三)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患者,并接收医院向下转诊的患者。不断拓展乡镇卫生院功能,合理设置床位,以急诊急救、全科医疗、儿科及儿童保健、康复、护理、中藏医药、口腔等服务为重点,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门诊、住院服务和传染病防控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四)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由县人民医院牵头,达通玛中心卫生院为成员单位,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等八个统一运行,统筹推进县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水平。

七、打造特色鲜明的中藏医药服务体系

(一)健全中藏医药服务体系

建成以县中藏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科室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藏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是提供中藏医药预防、治疗、康复服务的主体力量。2025县中藏医院要完成二甲复审;100%的乡镇卫生院90%以上的村卫生室提供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的50%以上。

)夯实基层中藏医药服务阵地

加强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特色科室建设规划建设甘孜县乡镇卫生院规范化中藏医科室项目强化基层中藏医药便民服务网络,补齐建制乡镇卫生院中藏医馆缺口,支持基础好、服务量大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提档升级,到2025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中藏医馆

(三)完善中藏医西医结合制度

加强全县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有条件的医院中藏医临床科室和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中(藏)西医结合团队,加强中藏西医结合学科(专科)建设,推广中藏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模式。鼓励全县医疗机构积极争创中藏西医结合标杆医院、标杆科室、标杆基层医疗机构。在综合医院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藏医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立科室间、医院间和医联体内部中藏医西医协作机制。

八、优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布局合理、普惠为主的多元供给、托幼一体、康育结合、方便可及的托育体系,积极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围绕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服务,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突出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等薄弱领域,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加快补齐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

(一)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1.完善托育服务网络

实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科学推进婴幼儿照护机构建设。近两年建立1所综合托育服务中心,承担县域内的中小托育机构技术指导、管理咨询、从业人员培训和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等职能。支持和鼓励幼儿园托开设托班招收23岁婴幼儿。支持有条件的单位为职工提供临时托育服务。在工作场所或就近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个,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总数219个的目标任务,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加快推进互联网+托育发展

完善托育服务机构登记备案信息系统,加强和市场监管、民政、编制等部门信息互通,探索托育服务指标跟踪监测。完善父母线上课堂和家庭教育咨询等服务,提高家庭成员照护能力。

(二)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构建以妇幼保健院为核心,人民医院构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基础为村医和村助理员为补充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

加强妇幼保健院建设。加快推进康北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项目,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建设。持续强化重点专(学)科建设,力争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现突破。

提升各类医院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规范综合医院产科、妇科、儿科专科建设。支持医疗机构开展产后康复等全生命周期妇幼保健服务。2025年,力争实现标准化妇幼保健院并推进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工作

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加强县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完善救治网络,增加急救和转运设施设备配置,强化急救、转运、用血等重点环节保障,畅通转诊救治绿色通道,提升救治能力。健全妇幼保健院和县人民医院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能力建设。

构建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建设,扩充专业儿科医生队伍,建强儿童健康服务网络。以妇幼保健院为龙头,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加强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到2025年,每个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配备医师从事儿童保健服务。统筹优化全县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鼓励在妇幼保健机构通过妇儿专科联盟等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为辖区妇女儿童服务。

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2025年,力争产前筛查机构县人民医院基本能独立完成筛查工作妇幼保健院和县人民医院出生缺陷防治职能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的宣传动员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预防意识和能力;县级开展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产前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

(三)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以县级公立医院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综合连续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1.提高老年病防治水平

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医疗床位数量,到2025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50%以上。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用,指导开展老年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促进老年健康服务向社和家庭延伸。

2.提升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服务水平

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家庭病床、日间护理中心等,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护理院(中心、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护理院(中心、站),打造品牌连锁服务机构。推进护理站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照护服务机构等同步设置、配套建设。

(四)完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

提高职业病监测评估、危害工程防护、诊断救治技术支撑能力,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1.建设职业病监测评估技术支撑网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干,进一步完善州、县两级职业病监测评估技术支撑网络,承担重点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报告、应急处置、职业健康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技术支撑任务。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放射卫生、检验检测、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并加强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占机构人员编制总额的比例不低于85%加强卫生执法对涉及职业病危害的企事业监督检查力度,统筹推进职业健康监管信息化,做到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建共享提高职业健康监管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2.建设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支撑机构

充分发挥康北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的作用,督促县人民医院在十四五期间积极申报职业病诊断检测检查资质,从而能构建乡镇延伸的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支撑网络。同时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支撑,承担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支撑职能。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职业病患者康复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和技术服务专业梯队建设。

(五)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

建设疾控中心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为基础,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支持疾控中心把健康知识普及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开展专业培训,优化人员结构,提升机构服务能力。加大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经费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专项资金。推动全医疗机构在网站设置健康科普专栏,配备专(兼)职人员担任健康科普知识宣教员,定期为群众提供健康知识讲座和咨询等服务。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健康科普队伍,建设微博、微信新媒体健康科普平台。完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培训课程和教材内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理论和方法培训,提高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家庭医生健康促进与教育必备知识和技能,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探索建立基层村医、公共卫生人员、乡村干部为一体的新型健康知识传播骨干队伍,筑牢基层健康教育网底。

(六)健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以综合性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科)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补充,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预防、干预、诊治和康复体系。

提升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级医院精神科建设,逐步强化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心理)科设置,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设置精神(心理)科门诊。强化精神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025年,全县力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名,精神科注册护士达到1名。每个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着力填补全县无精神科和相关专业人才的空白,为我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兼) 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或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心理评估、咨询辅导等服务。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依托《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方案(2020-2030)》规范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对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

(七)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构建以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为主体,以基层医疗机构等为基础,以需要康复医疗服务的患者为服务对象,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规范化、连续化的康复医院或康复医疗中心(站、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学专科和康复门诊建设,推广适宜康复医疗技术,规范家庭医生康复医疗服务标准。鼓励医联体内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通过建立康复医疗联合团队、一对一帮带、选派康复专家定期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出诊、查房、培训等,发挥优质康复医疗资源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2025年,巩固提升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运行成果。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和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床位。妇幼保健机构具备为妇女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稳妥推进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

(八)完善血站服务体系

按照州卫健委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康北中心血库,在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业务指导等工作。

九、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协作机制

(一)强化平急转换

提高医疗卫生行业平急转换能力,超前谋划、有效储备,健全和优化平急结合、跨部门跨域、上下联动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建立应急状态下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制,保障急危重症患者、需要维持定期治疗的患者以及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推进疾病防控救治体系达标建设。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呼吸、创伤感染、急诊、重症、检验、麻醉等专科建设,建立健全面向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的流行病学、传染病、医院感染等风险警觉意识教育和临床救治培训制度,提高设施、设备、人员平急转化能力。

(二)加强防治结合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项目经费财政补助稳步增长机制,持续巩固和扩大服务面、优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衔接,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2名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员,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智能外呼随访系统、智能化健康教育工具、智能化健康信息采集设备和一定数量的可穿戴设备,提升城乡社慢病医防融合能力。制定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明确统筹管理公共卫生工作的科室,原则上县域医共体可通过设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等协调机制,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推动互联网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鼓励妇幼保健机构完善内部业务部门管理,以孕产妇、儿童、妇女健康需求为中心整合预防保健和临床医疗服务。

(三)密切上下联动

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促进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完善分级诊疗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加强优质专科资源对基层倾斜力度,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转诊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对上转患者优先接诊,并及时向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送诊疗信息,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家庭。落实签约居民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信息,逐步引导居民形成家庭医生首诊、并经家庭医生转诊到上级医院和下转接诊的模式,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

(四)促进专科协同

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鼓励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探索心脏中心、神经中心、肿瘤中心等综合学科发展模式,促进专科协同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治水平。继续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中心等急诊急救领域新型服务模式建设,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疾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鼓励医疗机构设置服务协调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予以指导协助和跟踪管理,推行一站式服务。

(五)深化医养结合

以家庭为中心,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进一步增加居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增加康复、护理、医养结合床位数量,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老年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鼓励农村地通过毗邻建设、签约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医养资源共享。加强医养结合人才培训,开展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活动,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和水平。

十、加强支撑体系建设

(一)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层次及紧缺人才招引,加大顶尖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动态完善急需紧缺人才招引计划及考核标准。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名中医等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持续做好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遴选培养,强化卫生人才培训学习和继续教育力度,着力提升能力。加强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公立医院行政领导人员职业化培训。力争到2025年,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增加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等有效供给力争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少于2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到25%。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用好用足空余编制。

(二)建设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

改革完善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医学学科布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专科(实验室)群建设,继续开展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和重点专科建设,实施重要薄弱学科建设计划,加强薄弱学科和公共卫生学科建设。优化重大科技项目布局,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为重点,开展致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联合攻关,加强临床队列研究和科研信息数据共享,筛选一批先进医学技术,在全重点推广应用。

(三)加快推进数字卫生健康建设

加快建设数字卫生健康,健全权威统一的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全健康大数据中心,加速卫生健康新基建。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不断优化医院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就诊提醒、移动支付、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疗集团、医共体和县级公立医院,并逐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建设互联网医院,完善诊疗收费、医保支付和利益分配政策,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和监管体系。推动县域电子病历和基层医疗信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等信息、采集设备信息、可穿戴设备标准化信息等全部归集入健康档案,实现数据最多填一次。完善和丰富电子健康档案服务内容,优化面向个人开放的服务渠道和交互方式。推进5G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可穿戴设备为签约服务患者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健康管理。开展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数字化健康管理、在线医学教育等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病原体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四)完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

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建设,推进执法监督大队改革,进一步推进卫生健康综合执法职能转变。承担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机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人员身份参照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政策执行。加强执法车辆、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防护装备、执法取证工具等配备。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到2025年,全实现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级监督执法机构运用移动执法终端开展现场执法工作,承担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乡(镇)全部装备卫生监督协管信息系统。加强传染病防控等重点领域监督执法,强化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巡查监督,大力开展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

十一、强化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明确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责任,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健康甘孜建设考核要求定期研究解决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加强对全县卫生健康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编办、医保等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有关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政策,领会精神实质,加强政策协同,协调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使命和建设现代化新甘孜的重点任务,形成党政同责、部门履职、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投入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加强预算执行和资金监管,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县财政每年安排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资金支持艾滋、结核病、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创等达标、人才培养激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所需经费优先保障,按照财力增长逐年加大对县人民医院等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的投入,为甘孜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乡镇及省县级医学重点专科的,州财政专项补助到位后,县财政对相关单位给予一次性补助资金。

(三)严格规划实施及时发布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将纳入规划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所有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公立医院的设置和改扩建、病床规模的扩大、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无论何种资金渠道,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

(四)加强监督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推进规划顺利实施。在本规划实施中期和期末要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评价过程中要实行公开评议、公平竞争,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规范、管理和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各片区工委,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各寺管会(局)省、州属行政企事业各单位、县属行政企事业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健康甘孜建设,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促进我县卫生健康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根据中央、省、州工作相关文件要求现将甘孜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印发你们(见附件),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甘孜县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此页无正文。

                      甘孜县人民政府

20231214

附件:

甘孜县

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甘孜县卫生健康局

202312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存在问题 3

二、总体要求 4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5

(三)发展目标

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配置 10

(一)机构设置 10

(二)床位配置 11

(三)人员配备 12

(四)设备配置 13

(五)技术配置 14

(六)信息配置 14

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一)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二)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三)建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

(四)完善中藏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

(五)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21

(六)加快推进社会动员体系创新 22

(一)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22

(二)推动社会办医稳妥发展 25

六、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系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

(三)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

(四)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七、打造特色鲜明的中藏医药服务体系 26

(一)健全中藏医药服务体系

(二)夯实基层中藏医药服务阵地 27

(三)完善中藏医西医结合制度 27

八、优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一)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二)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三)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30

(四)完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 30

(五)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 31

(六)健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32

(七)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3

(八)完善血站服务体系

九、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协作机制

(一)强化平急转换

(二)加强防治结合

(三)密切上下联动 35

(四)促进专科协同 36

(五)深化医养结合 36

十、加强支撑体系建设 36

(一)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36

(二)建设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 37

(三)加快推进数字卫生健康建设 38

(四)完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 38

十一、强化组织实施 39

(一)强化组织领导 39

(二)加强投入保障 39

(三)严格规划实施 40

(四)加强监督评估 40

甘孜县

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健康甘孜建设,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促进我卫生健康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21-2025年)》《甘孜藏族自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甘孜2030”实施方案》《甘孜藏族自治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甘孜藏族自治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甘孜县加快推进新时代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县、乡、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1.居民健康情况

2020年,全人均期望寿命75岁,比2015年提高1.5岁;妇死亡率为131/10万,婴儿死亡率7.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17‰,比2015年分别下降60/10万、3.4‰2.9‰

2.卫生资源情况

1)机构2020年底,有医疗卫生机构26个,其中二甲综合医院1个,二甲民族医院1个,二级公共卫生机构2个,1个康北中心血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全部乡镇卫生院和贫困村卫生室完成达标建设。

2)床位。2020年底,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共计392张,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5张。每千人口床位数6.9张。床位总数较2015年底增加58%

3)人员。截至2020年底,全县卫生技术人员357人,占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总数的94.1%。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8人、注册护士125人。全县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全科医生分别为1.4人、1.8人。较2015年底,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师分别增加42.00%56%

4)设备。截至2020年底,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0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共计17台(套)。纳入120急救体系并统一指挥的急救车共计5台(不含医院其他用途的救护车),其中在用负压车2台。

5)技术。截至2020年底,全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建成1个,级医学重点专科建成2个,县级医学重点专科建成1

3.卫生资源利用

1)医疗服务。2020年,全县总诊疗17.54万人次,医疗收入5162.3万元2015比较,分别提高2.04万人次,1967.1万元其中中藏医院诊疗人次占2.4万,医疗收入占1380万元

2)公共卫生服务。2020年,全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76.6/10万,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率1.31/10万,分别较2015下降58.97%死亡率上升31%

4.卫生事业投入

2020年,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投入总费用为6555.65万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的3.7%,卫生健康总投入较2015年增长1.08%,占比增长7.4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1.公共卫生体系短板仍较突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还需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不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不完善。

2.医疗资源不足且配置发展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全仅一个级甲等综合医院,并且相对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较为缺乏。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卫生资源与我经济发展不匹配,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存在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均衡,机构间年诊疗量有较大差距,部分机构存在诊疗量持续降低、骨干人才薄弱等问题。

3.卫生人才量少质弱,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仍然存在。

我县卫生资源总体人均拥有量增长较快,但高层次人才匮乏、分布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的问题仍然存在,卫生技术人员引不进、留不住、下不去、用不上的问题仍然突出,乡镇卫生院尤为突出。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缺乏。导致我县城乡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差距较大,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农牧民群众难以得到就近、就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4.医防缺少有效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人员、技术、设备和信息联通共享水平不高,机构间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较严重。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发展导向,更加注重早期预防和医防协同,更加注重优质扩容和深度下沉,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均衡布局,更加注重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加快建设与甘孜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全面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为我奋力建成康北县域医疗服务高地和甘孜州副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切实落实政府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强化政府对卫生健康的领导职责、投入保障职责、管理职责、监督职责。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坚守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激发公立医疗机构内部活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坚持需求导向,科学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降低全社会健康总成本,推动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的薄弱领域和环节,科学合理调整和布局医疗卫生资源。以公立医院提质增效为核心,支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升级升等。

坚持统筹规划,公平可及。围绕健康甘孜建设总体目标,加强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促进医疗机构间的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基层首诊,发挥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按照城市规划要求,结合全人口分布、地理交通条件、疾病谱、服务半径等因素,逐步均衡配置域医疗资源。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

坚持关口前移,医防融合。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提高早期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各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日常协同,建立平战一体公共卫生指挥体系。立足平时需求,同时考虑重大疫情防控需要,完善设施设备,全面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转化能力。

(三)发展目标

深入实施康北医疗服务中心“4+2+1”建设4即:“4个能力提升实施县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计中心能力提升,2即:实施达通玛中心卫生院及东谷中心卫生院“2个县域次中心医院建设,1即:夯实县域基层卫生院这”1”网底)2025年,基本建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富有韧性的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具韧性。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重大疫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公共卫生基层网底更稳固,医防协同更高效,建好康北疾控实验检测中心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域均衡布局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县域内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高水平公立医院示范带动效应充分发挥,达通玛次中心全面建成,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建成一批高水平的重点专科(学科);逐步引进省内优质医疗资源到甘孜县投资办医,实现对现有医疗资源的有效补充。2023年完成县妇计中心二乙复审,中藏医院民族医院二甲复审,2024年内,完成疾控中心二乙复审,到2025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乙等水平,全面完成达通玛片区县域次中心建设,基本满足群众就医需求。2025年,力争新创建2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6 个以上州级重点专科、10 个以上县级重点专科和8个质控中心,充分发挥康北区域医疗中心重点专科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2025年,基本建成县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中心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任务更好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中医药服务体系更显特色优势。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医重点(建设)专科实现新突破,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更加便捷可及,信中医、爱中医、用中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2025年,进一步巩固中藏医院骨科省级重点专科和康复科州级重点专科的地位,完成与简阳中医医院骨科专科联盟,2025年,力争新创建1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2 个以上州级重点专科、3个以上县级重点专科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更为完善。覆盖从妊娠期、新生儿期、学龄前和学龄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直到生命终点,面向妇女、儿童、老年人等在内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2035年,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建成中藏医药强,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现代化,居民身心健康达到新水平,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健康预期寿命相应提高,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要求相适应的健康甘孜

1 甘孜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素配置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

2025

性质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

-

400

指导性

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达标率(%)

-

100

指导性

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3

每万人口急救车数量()

-

≥0.33

指导性

4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的比例(%)

-

100

指导性

5

乡镇卫生院和社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门诊(诊室)的比例(%)

-

100

指导性

6

每千常住人口重症床位数(张)

-


指导性

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7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5.8

6.5

指导性

8

每千人口公立中藏医类医院床位数()

1.1

1.5

指导性

9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1.5

2

指导性

10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2

2.3

指导性

11

每千人口药师()()

0.001

0.1

预期性

12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5

5.5

约束性

13

医护比

-

1:1.2

指导性

14

床人(卫生人员)

-

1:2.5

指导性

中藏医药服务

15

每千人口中藏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

0.40

0.45

指导性

16

设置治未病科的二级及以上中藏医类医院比例(%)

-

100

约束

17

设置中医藏馆的社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数量(个)

-

21

约束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

18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3

指导性

其中:普惠托位

-

≥1.8

指导性

19

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

-

≥50

指导性

健康

水平

20

人均预期寿命()

75.0

75.5

指导性

21

健康预期寿命()

同比例

提高

指导性

注:医院床位含同级妇幼保健院和专科疾病防治院(所)床位。

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配置

(一)机构设置

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1.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提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院前急救、采供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出生缺陷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科疾病防治机构、健康教育机构、急救中心(站)、血站等,原则上为政府主办。

2.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根据举办层级分为县办医院)和其他国有或集体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公立医院。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社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医务室、门诊部(所)等。

4.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独立设置机构和接续性服务机构。其中按需设置独立机构包含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机构,以及护理院(中心、站)、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服务机构。

(二)床位配置

合理确定床位规模。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6.5张。引导优质资源在资源相对薄弱区域设置院区。提高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有条件的按需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优化完善床位结构。适度控制急性治疗性床位增长,增量床位向传染、重症、肿瘤、精神、康复、护理等领域倾斜。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重症医学科床位达到0.3张,每千常住人口康复病床达到0.3公立中藏医类医院床位数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5张配置。推动床位资源急慢分开、统筹调度,探索在资源配置、医保支付、考核管理等方面实施分类管理。

提高床位使用效率。优化床位与卫生人力配置比例,到2025年,床护比、床医比分别不低于1:0.51:0.4,床人(卫生人员)比例提高到1:2.5。推进医疗机构成立住院服务中心,打破以科室为单位的资源管理方式,对全院床位和护士实行统一管理、统筹调配。推动级医院更加突出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逐步压缩一、二类手术比例。将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预约转诊比例,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控制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

推进床位综合评价。根据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床医比、床护比、床人(卫生人员)比等指标合理确定全各地医疗卫生床位总量。

2 甘孜医院等级建设及编制床位配置规划

机构名称

等级现状

2025

等级目标

床位现状

(张)

2025年编制床位

配置目标(张)

甘孜县人民医院

级甲等

三级

200

500

甘孜县中藏医院

二级甲等

二级甲等

99

120

甘孜县妇计中心

二级

二级甲等

30

50

(三)人员配备

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人员。2025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配置。按照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0.9人的目标,加强疾控中心人员配备。妇幼保健人员按照每万常住人口3.8人配备,妇幼保健院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80%。全卫生监督人员按照每万常住人口0.3人配备。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配备至少1名公共卫生医师。到2025年,全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达到5

合理配置医疗机构人员。提高医生配置水平,大幅提高护士配置水平,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人(其中中藏医类别0.1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3人,医护比达到1:1.2,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5.5人。落实岗位管理制度,按照医、护、药、技、管等不同类别合理设置岗位。承担临床教学、带教实习、支援基层、应急救援、医学科研等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可适当增加人员配置。到2025年,每千服务人口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或乡村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2名。

加强短缺人才配置。加强精神和心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到2025年,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不低于1名,精神科注册护士数不低于1名,心理治疗师、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数量大幅增加。大力建设药师队伍,加强药师配备使用,每千人口药师(士)数增长到0.1名。大力增加全科、高原医学、重症、感染、急诊、儿科、产科、老年医学、麻醉、护理、康复、药学、采供血、职业健康、食品安全与营养、出生缺陷防治、托育、信息化等专业人员。

)设备配置

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合理配置和更新公共卫生机构实验室检测设备、卫生应急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设备等,承担重大疫情救治任务的定点医院要重点加强体外膜肺氧合(ECMO)、移动CT、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支持类、急救类设备配置。按照以县域为单位,根据县域人口的300%估算人口基数,每3万人口1辆救护车的标准配备救护车的要求,加强急救车辆配备;按要求合理配备负压救护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指南(2022年版)》要求实施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到2025年,全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设施配置应100%达到指南要求。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中小学校和企业卫生(保健)室逐步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

(五)技术配置

按照强优扶需、整体带动的建设思路,加强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围绕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强化全科、高原医学、包虫病、眼科、口腔、呼吸、重症医学、感染、急诊急救、精神、产科、儿科等临床重点专科建设,2025年,力争新创建2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6 个以上州级重点专科、10 个以上县级重点专科。

(六)信息配置

强化卫生健康信息资源建设。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化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大力发展移动医疗、智慧医疗,发展互联网医院,促进线上线下协同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创新发展健康医疗服务,促进健康医疗服务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为核心的卫生健康大数据平台。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推动医疗机构间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资料等信息共享互认。

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一)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健全以疾控中心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专业化、现代化疾控体系,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

强化机构核心职能。县疾控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监测预警、检验检测、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人群健康状况监测与调查、综合干预与评价、信息管理与发布、健康教育与促进、技术管理与指导等,其中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是核心职能。强化上级疾控机构对下级疾控机构的业务领导和工作协同,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各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专病防治机构负责协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专病防治规划、建立专病防治协作网络、推广专病防治适宜技术和管理模式等。

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装备配置水平。构建资源联动、质控统一、信息共享的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网络,规划建设甘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二病区实验室综合大楼建设项目,提升基层传染病检测能力,全面推动康北疾控实验检测中心建设任务。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按规定核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并足额配备,合理核定疾控监督员编制。到2025年,每万常住人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达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编制总额的比例不低于85%,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低于70%,合理增加职业健康等工程技术人员比例。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骨干人才培养项目,配备有1名具有高水平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的骨干人才,所有新入职的公共卫生医师上岗前均经过规范化培训。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水平。按照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完成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预防接种单位信息系统升级,优化预防接种服务。推进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智慧疾控平台建设,涵盖传染病、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职业病及其危害因素、免疫规划、精神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等业务,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互通共享,建设公共卫生数据中心,实现推动单病种监测向以人为核心的综合监测转变,开展人群健康全生命周期监测与评估。

3.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

推行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制度,强化和明晰乡镇(街道)公共卫生管理权责,乡镇(街道)设立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居(村)委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层疾控、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职责,接受疾控部门对传染病防控的监督指导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技能培训及技术指导,力争每个机构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公卫人员所占编制不得低于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的25%。完善疾控机构与城乡社联动机制,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学校按照规定设置保健科(卫生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技术人员,负责学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应通过设立医务室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做好职工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

4.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公共卫生科并配备1名公共卫生医师,负责统等协调本机构疾病报告、医院感染控制、就诊者和家属健康教育等工作,协助开展疾病调查和标本采集等工作。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医疗机构疾控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考核。完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完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探索建立疾控监督员制度,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设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监督疾控工作开展情况,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培育壮大公共卫生医师队伍,建立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交叉培训制度,鼓励人员双向流动。推动县级疾控机构与县域医共体协同建设发展。鼓励防治结合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通过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获得合理收入,建立有利于防治结合的运行新机制。

(二)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1.建立监测预警体系

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打通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实现传染病报告信息实时直报和患者就医症状信息直接抓取,增强传染病报告信息时效性和敏感性。建立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强化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药店等哨点作用。健全网络直报、医疗机构报告、医务人员直接报告、科研发现报告、群众个人报告、舆情监测等多渠道信息综合监测体系,构建全域监控和全程追踪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体系,实现全信息同步共享。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规范、渠道、时限要求,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依法依规报告责任,提高潜在隐患的早期识别和快速报告能力。

2.提高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

建立集中统一高效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健全政府主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充分调动基层社区力量,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强紧急事务跨部门共享实现风险研判、专业决策、应急处置一体化管理。动态修订专项预案和保障预案,完善物资储备与保障等子预案,构建分层分类、高效实用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全社会多部门的演练机制,定期开展突发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

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处置机制。构建分层分类、高效实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动态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完善物资储备与保障等子预案,提升预案针对性、操作性、约束性。建立全社会定期演练机制,加强针对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和实战演练,提升防范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三)建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

1.优化急救体系

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完善急诊科设置建设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平台。因地制宜完善急救中心布局,加强县急救中心建设,建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急救中心受本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指挥、调度本行政区域内急救资源,开展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重症病人途中监护。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藏医院)设置急诊科,按医院床位的2%设置急诊科观察床,完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基础条件,负责接收急诊病人和急救机构转运的伤病员,提供急诊医疗救治,并向相应专科病房或其他医院转送。突发事件发生时,接受级急救中心指挥、调度,承担伤病员现场急救和转运任务。承担县级急救中心职能的医疗机构,建设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建立能实现急救呼叫统一受理、车辆人员统一调度的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县级“120”急救电话开通率、覆盖率达到100%,计算机智能化调度系统配置率达到100%,提高调度效率。

2.健全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

规划建设甘孜县人民医院第二病区传染病综合业务大楼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提升传染病防治和弹性扩容能力,强化常规筛查、实验室及影像检查、病人留观和住院治疗等功能,提高传染病检测和诊治能力在疫情发生时能迅速开放的传染病病床数不低于20张。中心镇和特色镇的乡镇卫生院建立标准化的发热门诊,一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标准化的发热诊室,设置可转换的应急物理隔离区和隔离病房(观察室),配备必要的消毒产品、防护物资并做好储备,强化传染病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具备重大疾病监测、筛查、隔离观察、转诊和随访管理能力。

(四)完善中藏医药应急防控救治体系

1.推动中藏医药融入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体系

充实公共卫生队伍中的中藏医药人才队伍,探索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中藏医药部门和专家队伍,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理论技术方法和现代医学技术培训。加强乡镇卫生院中藏医诊疗设备配置和医务人员中藏医药知识及技能培训。推动建立具有藏医特色的中藏医、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中藏医药人员第一时间全面参与应急处置,中藏医药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2.完善中藏医药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以中藏医院为主体,建立健全中藏医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加强中藏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强化中藏医院感染科、肺病科、发热门诊、可转换传染病区、可转换重症监护室等建设,培养一支中藏医疫病专家队伍。建设中藏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救治协作网络

3.健全中藏医药应急防控救治支撑体系

建设中藏医药应急科研平台,加强中藏医、西医结合防控新发及突发传染病临床研究。开展传染病致病机制和中藏医药抗疫有效经验挖掘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强中藏医药人才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培养。在全培养高层次中藏医药应急领军人才,加强中藏医药重症救治能力人才培养,做好应对重大疫情防控的中藏医药人才队伍储备。

(五)建立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调度机制,优化全重要应急物资特别是医用物资产能布局和技术储备,建立健全生产、流通、使用分段储备机制,构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格局,提高医疗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构建更加安全高效可控的医用物资供应保障网。制定医用物资保障应急预案,规范应急物资质量标准,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保障,对应急物资进行信息化、动态化管理,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

(六)加快推进社会动员体系创新

1.强化爱国卫生工作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乡镇、村爱国卫生组织体系,街道(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明确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推动爱国卫生各项工作落实到城乡基层。健全爱国卫生工作网络长效机制,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加强爱国卫生工作人员能力建设,提高统筹谋划、协调动员、科学管理等能力水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作用,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技术指导、政策咨询和宣传引导。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制度,推进爱国卫生专业技术开发,健全规范化的技术培训制度。

2.创新社会动员机制

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和群众优势,将爱国卫生运动与传染病、慢性病防控等紧密结合,利用爱国卫生月等各类活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知识科普,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促进爱国卫生运动融入基层治理,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形成自上而下行政动员与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相结合的群众动员机制。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

五、建设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域均衡布局,促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发展,加快形成级有高地、县域有中心、基层强网底的格局,做到一般病在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体系

1.打造医疗服务高地支持县人民医院积极创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建设康北区域医疗中心规划建设甘孜县人民医院第二病区建设项目、康北区域医疗中心第二病区·康北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康北区域医疗学术交流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诊疗环境,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疗能力,提升感染性疾病、精神疾病、呼吸、创伤、重症等救治水平;支持中藏医院巩固二级甲等民族医院创建成果,与简阳市中医医院达成骨科专科联盟,平稳有序运行,强化县中藏医院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甘孜县中藏医院第二病区·康北骨科康复医院建设项目支持县妇幼保健院持续抓好二乙复审内涵建设,争取上级支持,努力达到康北妇女儿童医院建设标准。

2.加快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全力支持康北甘孜县人民医院建成州级区域医疗中心,充分发挥康北区域内医疗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放大华西医院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带动效应,大力建设一批高质量临床专科,重点加强打造骨伤科、康复科、皮肤科、儿科、妇产科等一批在州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特色专科。结合省、州十四五专科能力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疾病谱及医院发展优势,择优推荐申报省、州级临床重点专科,强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县财政按照相关要求配套补助支持重点专科建设,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创建省、州、县级重点专科。2025年,力争新创2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6 个以上州级重点专科、10个以上县级重点专科和8个质控中心,充分发挥康北区域医疗中心重点专科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

3.推进县级医院能力提升。持续实施县域医疗机构能力建设项目,逐步改善硬件设施设备条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2025力争将县人民医院发展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全、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服务质量一流,对周边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纳入国家 千县工程成为名副其实的康北区域医疗中心。

4.强力推进组团式帮扶。积极争取省内三甲医院选派医疗人才帮扶县人民医院,制定实施一院一帮扶方案,建立健全稳定、系统、科学的上级医院对口帮扶支援机制,有效提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落实帮扶人员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高海拔地区折算工龄补贴,激励医疗人才安心帮扶。到2025年,甘孜县人民医院基本建成临床服务和急诊急救两个五大中心,具备一定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比较完备的转运体系,推动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为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更好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二)推动社会办医稳妥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集养老、康复、护理等为一体的养老院、康复医院、安宁疗护等专业机构。鼓励社会办医机构全面提高服务品质,建立方便快捷的就医流程,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多方位满足患者身心健康需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运营高水平全科诊所。

六、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系

构建以县医院(中藏医院)为龙头、达通玛中心卫生院和东谷中心卫生院为支撑、其他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新格局。建制乡镇卫生院,根据辖区实际情况配备床位。在乡镇卫生院中遴选一批,使其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依托现有资源打造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根据乡镇卫生院服务范围和村级人口分布点,调整优化行政村卫生室的设置,村卫生室覆盖比例逐步提高到90%以上。通过加强巡回医疗、上级机构驻村服务、发展移动智慧医疗等方式,提高群众就医可及性。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

完善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及时更新陈旧老化设备,满足其基本功能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基层临床特色专科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力争建设至少1个基层临床特色专科。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60%的乡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不断拓展基层业务范围,促进基层卫生服务与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相结合。

(三)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患者,并接收医院向下转诊的患者。不断拓展乡镇卫生院功能,合理设置床位,以急诊急救、全科医疗、儿科及儿童保健、康复、护理、中藏医药、口腔等服务为重点,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门诊、住院服务和传染病防控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水平。

(四)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由县人民医院牵头,达通玛中心卫生院为成员单位,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等八个统一运行,统筹推进县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水平。

七、打造特色鲜明的中藏医药服务体系

(一)健全中藏医药服务体系

建成以县中藏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科室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藏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藏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是提供中藏医药预防、治疗、康复服务的主体力量。2025县中藏医院要完成二甲复审;100%的乡镇卫生院90%以上的村卫生室提供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的50%以上。

)夯实基层中藏医药服务阵地

加强乡镇卫生院中藏医特色科室建设规划建设甘孜县乡镇卫生院规范化中藏医科室项目强化基层中藏医药便民服务网络,补齐建制乡镇卫生院中藏医馆缺口,支持基础好、服务量大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提档升级,到2025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中藏医馆

(三)完善中藏医西医结合制度

加强全县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有条件的医院中藏医临床科室和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中(藏)西医结合团队,加强中藏西医结合学科(专科)建设,推广中藏西医结合医疗服务模式。鼓励全县医疗机构积极争创中藏西医结合标杆医院、标杆科室、标杆基层医疗机构。在综合医院等逐步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藏医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立科室间、医院间和医联体内部中藏医西医协作机制。

八、优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布局合理、普惠为主的多元供给、托幼一体、康育结合、方便可及的托育体系,积极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围绕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服务,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突出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等薄弱领域,完善人口服务体系,加快补齐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短板。

(一)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1.完善托育服务网络

实施普惠托育专项行动,科学推进婴幼儿照护机构建设。近两年建立1所综合托育服务中心,承担县域内的中小托育机构技术指导、管理咨询、从业人员培训和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等职能。支持和鼓励幼儿园托开设托班招收23岁婴幼儿。支持有条件的单位为职工提供临时托育服务。在工作场所或就近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个,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总数219个的目标任务,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加快推进互联网+托育发展

完善托育服务机构登记备案信息系统,加强和市场监管、民政、编制等部门信息互通,探索托育服务指标跟踪监测。完善父母线上课堂和家庭教育咨询等服务,提高家庭成员照护能力。

(二)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体系

构建以妇幼保健院为核心,人民医院构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基础为村医和村助理员为补充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

加强妇幼保健院建设。加快推进康北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项目,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建设。持续强化重点专(学)科建设,力争省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现突破。

提升各类医院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规范综合医院产科、妇科、儿科专科建设。支持医疗机构开展产后康复等全生命周期妇幼保健服务。2025年,力争实现标准化妇幼保健院并推进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工作

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加强县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完善救治网络,增加急救和转运设施设备配置,强化急救、转运、用血等重点环节保障,畅通转诊救治绿色通道,提升救治能力。健全妇幼保健院和县人民医院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能力建设。

构建儿童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建设,扩充专业儿科医生队伍,建强儿童健康服务网络。以妇幼保健院为龙头,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儿童保健服务网络。加强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到2025年,每个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备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配备医师从事儿童保健服务。统筹优化全县妇幼健康服务资源,鼓励在妇幼保健机构通过妇儿专科联盟等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为辖区妇女儿童服务。

完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2025年,力争产前筛查机构县人民医院基本能独立完成筛查工作妇幼保健院和县人民医院出生缺陷防治职能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的宣传动员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预防意识和能力;县级开展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产前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

(三)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健全完善以县级公立医院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综合连续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1.提高老年病防治水平

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医疗床位数量,到2025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50%以上。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用,指导开展老年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促进老年健康服务向社和家庭延伸。

2.提升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服务水平

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家庭病床、日间护理中心等,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护理院(中心、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护理院(中心、站),打造品牌连锁服务机构。推进护理站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照护服务机构等同步设置、配套建设。

(四)完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

提高职业病监测评估、危害工程防护、诊断救治技术支撑能力,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

1.建设职业病监测评估技术支撑网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干,进一步完善州、县两级职业病监测评估技术支撑网络,承担重点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报告、应急处置、职业健康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技术支撑任务。合理配置职业卫生、放射卫生、检验检测、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并加强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占机构人员编制总额的比例不低于85%加强卫生执法对涉及职业病危害的企事业监督检查力度,统筹推进职业健康监管信息化,做到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建共享提高职业健康监管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2.建设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支撑机构

充分发挥康北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的作用,督促县人民医院在十四五期间积极申报职业病诊断检测检查资质,从而能构建乡镇延伸的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支撑网络。同时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支撑,承担职业病诊断救治技术支撑职能。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职业病患者康复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和技术服务专业梯队建设。

(五)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

建设疾控中心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为基础,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为延伸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支持疾控中心把健康知识普及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开展专业培训,优化人员结构,提升机构服务能力。加大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经费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专项资金。推动全医疗机构在网站设置健康科普专栏,配备专(兼)职人员担任健康科普知识宣教员,定期为群众提供健康知识讲座和咨询等服务。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健康科普队伍,建设微博、微信新媒体健康科普平台。完善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培训课程和教材内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理论和方法培训,提高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家庭医生健康促进与教育必备知识和技能,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探索建立基层村医、公共卫生人员、乡村干部为一体的新型健康知识传播骨干队伍,筑牢基层健康教育网底。

(六)健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以综合性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科)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补充,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预防、干预、诊治和康复体系。

提升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级医院精神科建设,逐步强化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心理)科设置,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设置精神(心理)科门诊。强化精神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025年,全县力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名,精神科注册护士达到1名。每个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着力填补全县无精神科和相关专业人才的空白,为我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健全各部门各行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兼) 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或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员工提供心理评估、咨询辅导等服务。搭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依托《心理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方案(2020-2030)》规范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对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

(七)发展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构建以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为主体,以基层医疗机构等为基础,以需要康复医疗服务的患者为服务对象,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规范化、连续化的康复医院或康复医疗中心(站、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医学专科和康复门诊建设,推广适宜康复医疗技术,规范家庭医生康复医疗服务标准。鼓励医联体内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通过建立康复医疗联合团队、一对一帮带、选派康复专家定期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出诊、查房、培训等,发挥优质康复医疗资源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2025年,巩固提升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运行成果。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和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床位。妇幼保健机构具备为妇女儿童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稳妥推进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康复医疗中心。

(八)完善血站服务体系

按照州卫健委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康北中心血库,在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以及医疗用血业务指导等工作。

九、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协作机制

(一)强化平急转换

提高医疗卫生行业平急转换能力,超前谋划、有效储备,健全和优化平急结合、跨部门跨域、上下联动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建立应急状态下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制,保障急危重症患者、需要维持定期治疗的患者以及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推进疾病防控救治体系达标建设。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呼吸、创伤感染、急诊、重症、检验、麻醉等专科建设,建立健全面向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的流行病学、传染病、医院感染等风险警觉意识教育和临床救治培训制度,提高设施、设备、人员平急转化能力。

(二)加强防治结合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项目经费财政补助稳步增长机制,持续巩固和扩大服务面、优化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衔接,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2名具备医、防、管等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员,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智能外呼随访系统、智能化健康教育工具、智能化健康信息采集设备和一定数量的可穿戴设备,提升城乡社慢病医防融合能力。制定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清单,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明确统筹管理公共卫生工作的科室,原则上县域医共体可通过设立公共卫生管理中心等协调机制,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推动互联网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鼓励妇幼保健机构完善内部业务部门管理,以孕产妇、儿童、妇女健康需求为中心整合预防保健和临床医疗服务。

(三)密切上下联动

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促进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完善分级诊疗技术标准和工作机制,加强优质专科资源对基层倾斜力度,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转诊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对上转患者优先接诊,并及时向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送诊疗信息,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家庭。落实签约居民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信息,逐步引导居民形成家庭医生首诊、并经家庭医生转诊到上级医院和下转接诊的模式,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

(四)促进专科协同

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鼓励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探索心脏中心、神经中心、肿瘤中心等综合学科发展模式,促进专科协同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治水平。继续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中心等急诊急救领域新型服务模式建设,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疾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鼓励医疗机构设置服务协调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予以指导协助和跟踪管理,推行一站式服务。

(五)深化医养结合

以家庭为中心,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进一步增加居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增加康复、护理、医养结合床位数量,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老年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服务,鼓励农村地通过毗邻建设、签约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医养资源共享。加强医养结合人才培训,开展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活动,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和水平。

十、加强支撑体系建设

(一)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高层次及紧缺人才招引,加大顶尖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动态完善急需紧缺人才招引计划及考核标准。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名中医等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持续做好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遴选培养,强化卫生人才培训学习和继续教育力度,着力提升能力。加强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公立医院行政领导人员职业化培训。力争到2025年,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增加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等有效供给力争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不少于2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到25%。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用好用足空余编制。

(二)建设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

改革完善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医学学科布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重点专科(实验室)群建设,继续开展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和重点专科建设,实施重要薄弱学科建设计划,加强薄弱学科和公共卫生学科建设。优化重大科技项目布局,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为重点,开展致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联合攻关,加强临床队列研究和科研信息数据共享,筛选一批先进医学技术,在全重点推广应用。

(三)加快推进数字卫生健康建设

加快建设数字卫生健康,健全权威统一的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全健康大数据中心,加速卫生健康新基建。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不断优化医院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就诊提醒、移动支付、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医疗集团、医共体和县级公立医院,并逐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建设互联网医院,完善诊疗收费、医保支付和利益分配政策,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和监管体系。推动县域电子病历和基层医疗信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等信息、采集设备信息、可穿戴设备标准化信息等全部归集入健康档案,实现数据最多填一次。完善和丰富电子健康档案服务内容,优化面向个人开放的服务渠道和交互方式。推进5G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可穿戴设备为签约服务患者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健康管理。开展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数字化健康管理、在线医学教育等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升基层诊疗能力。积极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病原体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四)完善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

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建设,推进执法监督大队改革,进一步推进卫生健康综合执法职能转变。承担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机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人员身份参照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政策执行。加强执法车辆、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和防护装备、执法取证工具等配备。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到2025年,全实现行政审批、行政处罚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共享,级监督执法机构运用移动执法终端开展现场执法工作,承担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乡(镇)全部装备卫生监督协管信息系统。加强传染病防控等重点领域监督执法,强化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巡查监督,大力开展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

十一、强化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明确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责任,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健康甘孜建设考核要求定期研究解决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加强对全县卫生健康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卫生健康、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编办、医保等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有关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政策,领会精神实质,加强政策协同,协调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使命和建设现代化新甘孜的重点任务,形成党政同责、部门履职、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投入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加强预算执行和资金监管,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县财政每年安排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资金支持艾滋、结核病、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创等达标、人才培养激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所需经费优先保障,按照财力增长逐年加大对县人民医院等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的投入,为甘孜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卫生乡镇及省县级医学重点专科的,州财政专项补助到位后,县财政对相关单位给予一次性补助资金。

(三)严格规划实施及时发布机构设置和规划布局调整等信息,将纳入规划作为建设项目立项的前提条件。所有新增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公立医院的设置和改扩建、病床规模的扩大、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无论何种资金渠道,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和程序,严格管理。

(四)加强监督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推进规划顺利实施。在本规划实施中期和期末要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评价过程中要实行公开评议、公平竞争,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规范、管理和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